宁波海关:“靶向服务”助力跨境电商领跑全国
时间:2025-03-20    点击:22
宁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如今,随着跨境贸易的迅猛发展,宁波的重要作用再次突显。
2012年底,宁波成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13年11月,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的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在宁波保税区正式运行。
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在互联网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宁波海关凭借“口岸”“开放”的地利优势,“产业”“物流”的配套优势,勇于尝试、主动作为,以创新精神助推宁波跨境电商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高居全国前列。
2020年,又一年“6·18”跨境电商大促,宁波再次晒出靓丽成绩单:从6月1日0点开始,截至6月18日24点,宁波海关累计审核通过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申报清单1123.7万票,商品总值2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6%和39.32%,连续3年位列全国首位。
聚力成势 一马当先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外贸新业态,符合外贸发展趋势和民生需求。宁波海关始终秉持“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理念,持续创新监管模式、优化监管流程,深挖潜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使宁波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长期处于试点城市前列。
2019年,宁波海关促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8项创新举措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央视财经频道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跨境电商产品质量,共抽检跨境电商进口商品500批次,涵盖食品、保健品、母婴用品、服装鞋类、玩具等市民所关心的热点商品,并将监测样品送至具有专业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最大程度避免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新作为带来新成效,2019年,宁波海关验放网购保税进口申报清单首次超1亿票,商品总值达2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9%和41.3%,量、值均稳居全国第一。“双11”当天放行跨境电商进口申报单和货值实现全国“三连冠”。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中国外贸造成巨大压力。宁波外向型经济发达,进出口业务冲击更为严重。但是,依托于宁波的区位优势和宁波海关灵活开放的政策优势,宁波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始终保持逆势增长态势。据统计,2020年1-5月,宁波海关累计审核通过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申报清单4389.21万票,商品总值91.27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5.92%和26.01%,同比分别增长18.33%和38.91%,全国差不多每4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订单就有1单是在宁波放行的。
精准助力 复工复产
“通过对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外综服等182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企业普遍存在成本增加、货源紧张、物流受阻、退货提高等几大问题。”宁波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有效降低疫情对宁波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宁波海关坚持问题导向,贴近企业诉求,瞄准难点精准施策及时推出多项举措:允许企业采取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传输相关凭证办理税款担保、缴纳税款等业务,实现服务“零接触”;依托“两步申报”实施“先理货、后入账”监管模式,实现入库销售“零等待”;简化临时仓库和非备案车辆临时备案手续,保障跨境包裹出区派送“零滞留”;支持使用银行保函等多种税款担保模式、疫情期间免收税款滞纳金,助力企业资金周转“零压力”。
这些措施的出台为疫情阴霾下宁波跨境电商企业良性发展增添了助力。“疫情期间,宁波海关实行了‘7×24小时’预约通关,降低检查比例,确保电商商品通关‘零延时’,让我们商家运输途中的商品,能尽快进入我们仓库。”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史海霞告诉笔者。“今年‘6·18’,我们公司单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预计比2019年增长约30%。”
创新引航 砥砺前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新机遇,宁波海关深刻领会把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破惯性思维,强化政策制度有效供给,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在支持服务措施的基础上,推出10大举措积极支持宁波跨境电商出口“多模式”发展、“多领域”试点、“多维度”联动,谋划跨境电商进口“多方位”销售、“多角度”监管、“多层次”交易,推进退货“多渠道”贯通、“多元化”措施,“多管齐下”为跨境电商企业抗击疫情、推动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指明了发展新动向。
“今年宁波海关新推出的‘先理货、后入账’业务模式,有效解决了我们难于准确申报的问题。”宁波富立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模式是专门针对跨境电商进口产品品种多、采购方式多、境外供货商多、企业难以准确申报等问题而制定的。为加快新模式的落地,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宁波海关通过规范企业操作流程,完善特殊监管区智能卡口信息化系统,规范理货区域设置,配置视频监控等手段,最终实现快速提离港区、快速入库理货、即时上架销售。
今年1月,全国首票采用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零售形式的货物在宁波保税区顺利完成报关试点申报。同月,完成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零售退货的申报工作,实现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零售的全流程试点。“至此,宁波地区跨境电商出口全面实现零售出口、海外仓零售出口、特殊区域出口等多模式发展。”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首家完成备案的电商企业宁波海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已于5月9日完成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商品申报,品名为办公椅,货值9700美元,出口目的地为美国,商品到达海外仓后将在亚马逊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据海蛛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该票货物顺利完成全部海关监管流程,此申报模式将成为该公司的常规业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尽管疫情仍在海外蔓延,但宁波外贸韧性足、活力强,宁波海关将继续立足地方跨境电商产业实际,强化政策供给力度,将以发展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跨境贸易为导向,以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和高效监管为目标,不断创新开拓跨境电商发展模式,提供更有保障的“靶向型服务”,助力宁波跨境电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小融合”产生“大裂变”
——“同仓存储、同包发货”新模式优势凸显
宁波杭州湾新区出口加工区的跨境电商仓库内,宁波立得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一块标有“同仓存储”字样的指示牌自豪地说道:“这片是新扩的‘同仓存储’区域。作为宁波关区第一家批准试点企业,今年‘6·18’活动期间,公司‘同仓存储、同包发货’业务情况良好,共完成国内电商商品单独发货25.97万单,同包发货7812单,货值近5000万元。”
听着立得购公司负责人的话,杭州湾新区海关关员、四级高级主办郑江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回到了一年前。
那时杭州湾新区海关刚刚获批成立几个月,时任综合业务科科长的郑江带领科室同事到企业开展业务调研。调研期间,有企业人员反映,消费者想要同时购买跨境电商商品和国内电商商品需要分别下单,企业需要从不同的仓库分别配送,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企业方面,由于跨境电商商品和国内电商商品的不同属性,为避免相互混淆,往往对两类商品实施分开存储,分开销售,分开发货,不仅增加了商家供应链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存在大量的包装浪费,而且与网购商品集约存储和高效运作的趋势不符,不利于跨境电商业务和国内电商业务的共同发展。
调研结束后,杭州湾新区海关第一时间向宁波海关申请业务试点、争取政策支持。在宁波海关的技术指导下,迅速拟定业务操作指引,完成业务流程设计,指导企业开发企业端系统,推动完善海关端系统。2019年8月,企业原存放在上海奉贤等仓库的国内电商商品逐步搬迁到慈溪出口加工区内的跨境电商仓库进行“同仓存储”,并开始国内电商商品单独发货。10月24日,杭州湾新区海关完成首单“同包发货”全流程试运行测试,并对测试期间发现的系统问题逐一进行改进。12月3日,正式同步开启海关端和企业端的“同包发货”功能。两天后,立得购公司完成第一份“同包发货”订单实单申报,并顺利实现系统核放和包裹出区。
由于高度贴合企业和消费者需求,该业务模式自2019年8月正式开展试点以来,受到了跨境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业务量增长迅猛。今年1-5月,通过该模式单独发货的国内电商商品就达到78.74万单,货值1.59亿元。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购物时,可以只下单跨境电商商品或者国内电商商品,也可以同时下单两种商品。如果同时下单购买跨境电商商品和国内电商商品,商家将用同一个包裹一次性完成配送。整体上降低了企业15%-20%的物流成本,提升时效1-3天,为商家每年降低成本超过150万元。
“‘同仓存储、同包发货’业务新模式的实施,对促进跨境电商业务优化发展作用比较明显,‘小融合’产生了‘大裂变’。”宁波海关自贸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杭州湾新区海关今年前5个月放行的跨境电商进口申报清单达888.57万票,商品货值15.22亿元,同比增长77.49%和95.87%,分别高出全国68.9和70.8个百分点。
2020年6月23日 中国国门时报整版